星期三, 1月 04, 2006

[天文學史]古代天文學

(公元前約四千年至公元二世紀初)

公元前約四千年

埃及和中美洲的天文觀測記錄大概可追溯到這個年代。

公元前約三千年

在埃及、中國、美索不達米亞 (Mesopotamia) 及中美洲,人們開始以文字記錄天文學知識。

公元前二六九七年

中國人解釋日蝕現象。

公元前約二千二百年

中國制定原始曆法–定一年為三百六十六日,設置閏月來「定四時成歲」及以四顆昏中星來判斷季節。

公元前約二千年

第一個陰陽合曆在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面世。
英國索爾茲伯里以北遺留具天文意義的巨石陣 (Stonehenge Sanctuary)。
古代天文學家繪畫出不同星座。

公元前十九至十六世紀

古巴比倫人分黃道 (Ecliptic) 為十二宮 (12 Constellations);分一天為十二小時,一小時為六十分,一分為六十秒;分一周天為三百六十度,一度為六十角分,一角分為六十角秒。

公元前約一千三百年

中國留存世界上最早的新星紀錄。
中國出現六十干支及干支記日法。

公元前十一至八世紀

中國人把赤道附近的恆星劃分為二十八宿。

公元前十至五世紀

印度人把赤道附近的恆星劃分為二十七或二十八個「納沙特拉」。

公元前六八七年

中國留存世界上最早的流星雨紀錄。

公元前六世紀

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 (Pythagoras) 與泰勒斯 (Thales of Miletus) 推測地球是一個球體。

公元前五世紀

中國制定「古六曆」,定回歸年及朔望月長度,並采用十九年七閏的置閏法則。

公元前四世紀

中國天文學家石申編著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經》。

公元前三六四年

中國天文學家甘德以肉眼發現木星衛星。

公元前三五零年

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出版他的著作《物理學》 "Physics"。

公元前三三零年

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出版他的著作 "On Heavens"。

公元前二八零年

希臘薩摩斯島 (Samos) 的 阿利斯塔克 (Aristarchus) 估計太陽和地球間的距離,並提出「日心說」(Heliocentric Theory of the Universe),認為地球環繞太陽運行。

公元前二四零年

希臘數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及詩人,Cyrene (現在利比亞的 Shahhat) 人埃拉托斯特尼 (Eratosthenes) 利用天文學的方法計算 Syene (現在埃及的阿斯安)和埃及的亞歷山大間的緯度差別,從而準確地量度地球的直徑。

公元前二世紀

中國留存世界上最早的彗星形態圖(從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

公元前二世紀末

中國天文學家落下閎制成渾儀。

公元前一三零年

希臘天文學家伊巴谷 (Hipparchus) 發現二分點的歲差 (Precession) ,提出劃分恆星亮度為六等,並率先制定約有一千顆星的星表及星圖。

公元前一世紀

中國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提出完整的二十四節氣及詳盡的天地起源說。

公元前五十二年

中國天文學家耿壽昌制成渾象。

公元前四十五年

希臘天文學家索西澤尼 (Sosigenes) 把純陽曆 –「儒略曆」 (Julian Calendar) 引入羅馬帝國。

公元前二十八年

中國留存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紀錄。

公元一世紀初

中國的《尚書緯‧考靈曜》中提出「地動說」–「地有四游」、「地恆動而人不知」。

公元一四零年

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 (Ptolemy) 出版他的著作《天文學大成》("Mathematike Syntaxis") ,提出完整的「地心說」(Geocentric theory of the Universe)。

公元二世紀初

中國天文學家張衡設計並製造水運渾象,編著《渾天儀注》及《靈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