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月 04, 2006

[天文學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文學

(公元一五四三年至一六八三年)

公元一五四三年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 (Copernicus) 的著作《天體運行論》("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 於他死前三天出版。其中對「日心說」(Heliocentric Theory of the Universe) 提供了數學理據。

公元一五七二年

丹麥天文學家第谷 (Tycho Brahe) 在仙后座 (Cassiopeia) 內發現一顆超新星,稱為「第谷超新星」。該超新星爆發的殘骸現在稱為「仙后座 B」 (Cassiopeiae B)。

公元一五七六年

第谷 (Tycho Brahe) 在汶島 (Uraniborg) 建立天文台。

公元一五八二年(十月十五日)

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 (Gregory XIII) 引進「格雷果里曆」(Gregorian Calendar)。

公元一五九五年

德國天文學家法布里求斯 (David Fabricius) 在鯨魚座 (Cetus) 內發現一顆長週期變星, 稱為「米拉」(Mira Ceti)。

公元一六零零年(二月十七日)

經過八年監禁後,意大利哲學家布魯諾 (Giordano Bruno) 最終因褻瀆神明、不道德行為及異端邪說罪 - 挑戰教會對宇宙起源和結構的教義- 在羅馬百花廣場 (Campo dei Fiori) 的火刑柱上被燒死。

公元一六零三年

Johann Bayer星表 "Uranometria"。他引進 "Bayer Designation",把希臘字母分配給不同恆星,這種命名方式現今己被廣泛使用。

公元一六零四年

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 (Kepler) 在蛇夫座 (Ophiuchus)內發現一顆超新星。

公元一六零八年

荷蘭眼鏡製造商人里帕席 (Lippershey) 發明第一架望遠鏡。

公元一六零九年

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 (Galileo) 率先利用望遠鏡作天文用途。他發現四顆木星衛星(後稱伽利略衛星)、月球上的隕石坑及本銀河 (Milky Way)。
克卜勒 (Kepler) 發表他的行星第一及第二定律。

公元一六一一年

伽利略 (Galileo)、沙伊納(Scheiner) 及法布里求斯 (Fabricius) 觀察太陽黑子。

公元一六一二年

Peiresc 發現「獵戶座大星雲」 (Orion Nebula, M42)。

公元一六一九年

克卜勒 (Kepler) 出版他的著作《宇宙和諧論》("Harmonice Mundi" - Harmony of the World) ,其中發表了他的行星第三定律。

公元一六三一年

Gassendi 觀察水星凌日,發現跟克卜勒 (Kepler) 的預測合。

公元一六三二年

伽利略 (Galileo) 出版他的著作《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Dialogue on the Two Chief World Systems" - the discussion of Ptolemaic and Copernican hypotheses in relation to the physics of tides)。

公元一六三三年

天主教宗教法庭強迫伽利略 (Galileo) 放棄他的理論。

公元一六三九年

Jeremiah Horrocks觀察金星凌日。

公元一六四七年

波蘭天文學家赫維留(Hevelius) 出版月面地圖。

公元一六五六年

荷蘭天文學家惠更斯 (Huygens) 發現土星光環及土星最大衛星 - 土衛六 (泰坦,Titan)。
哥本哈根天文台建立。

公元一六五九年

惠更斯 (Huygens) 觀察火星上的斑點。

公元一六六六年

法國天文學家卡西尼 (Cassini) 觀察火星上的極冠。

公元一六六八年

英國科學家牛頓 (Newton) 製成第一架牛頓式反射望遠鏡 (Newtonian)。

公元一六六九年

Montanari 發現大陵五 (Algol) 是一顆變星。

公元一六七一年

巴黎天文台建立。

公元一六七五年

英國格林威治天文台(Greenwich Observatory) 建立。
丹麥天文學家羅默 (Roemer) 量度光速。
卡西尼 (Cassini) 發現土星光環的主要環縫,該環縫被稱為「卡西尼環縫」(Cassini's Division)。

公元一六八三年

卡西尼 (Cassini) 觀察黃道光 (Zodiacal Light)。

沒有留言: